2023-11-12【台灣編定工業區的開發歷史脈絡 5 】

五、1990 至迄今:工業區再發展期

1990 年代政府廢止獎勵投資條例開始實行產業升級條例,因為制度的改革', 工業區的開發樣貌有了重新的改變。政府在此時期沿海分別又規劃了九個工業區,工業區的規劃開發的空間動態,乃由前一個階段交通便利的幹道逐漸地往沿海地區移動,例如彰化濱海工業區、雲林離島工業區等。受到新竹科學園區的成 功經驗,在台南善化開發的台南科學園區,在台中也正在劃設台中科學園區的土地。

1990 後期台灣受到金融風暴影響,導致傳統產業的外移,使得原有的綜合型工業區滯銷,另一方面,開發機關由公營轉成民營,開發融資取得較過去不易,加上科學園區及科技園區陸續設置因素,使得工業主管開發工業區相對困難。1994年通過工商綜合區設置管理辦法,全台普設工商綜合區。2001年,經濟部制訂「工業用地變更規劃辦法」,工業區內也允許批發零售、運輸倉儲、餐飲、通信、工商服務等,法規的開放使得工業區內部的產業地景有了新的改變,此外工業局面對傳統編定工業區衰圮,也擬定了一套社區再發展的策略。

* 民國80年開始實施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為避免大型企業土地取得不易問題,而允許興辦工業人申請開發工業區(面積達30公頃以上);為鼓勵興辦工業人工廠由都市計畫零星工業區遷出,而將限制放寬至15 公頃以上。

 

六、小結

綜合以上台灣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台灣工業區開發的區位選擇深深受到政策的引導,政府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經濟發展的階段,每個工業區皆具有政策上的意義,從六0年代,為了配合經濟建設計畫,利用基隆港、高雄港兩大港的輸出方便性,政府開始了工業區的開發,,而後更加緊腳步,為了台北市、高雄市兩大都會帶的發展,以及工業用地需求的提供,集中開發於兩個核心地區,當然造成了城鄉差距大幅擴大,都會人力與鄉村人力失衡。政府又鑑於此,到了七0年代為了防止農業人口外流,在許多的小農村開設農村工業區,意圖拉回流失的農村人口,成效明顯不彰,爾後又陸續在沿著高速公路和鐵路與較大的市鎮中開設綜合型工業區,以中部為主,目的要平衡地方的均衡發展,均衡的地方生活圈意識型態主導了七0年代的區域計畫與工業區開發的區位走向。一直到了八0年代,面臨全球經濟不斷的升級、國內工資升高、環保意識提升,以工研院主導的新竹科學園區政策,把台灣帶入另一個產業升級的浪潮,以積體電路為主的新竹科學園區是這時代策略性產業升級的工業區的典範。到了九0年代,國際經濟環境日益複雜化、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台灣市民社會的意識升高,依循政策開發工業區顯得相當的困難,開發工業區的思維逐漸往台灣西部沿海空曠地區,以及陷入了「科學園區」、「科技園區」的迷思。工業區的開發,政府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到了九0年代,產業外移的影響,不僅傳統的工業區閒置甚至廣設科學園區也造成地方政府對於閒置工業區土地議題形成燙手山芋-

 

五泰工商地產-聯絡資訊

地址: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三段478號17樓

電話:(02)2901-4664

傳真:(02)2901-3864

E-mail:b2b@wutai-hb.com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09:00 ~ 22:00

請專員聯絡我